從2006年初開始「用心」拍照至今,其實我獲得的不只在按下快門這檔事。我從攝影的朋友或自己的成長過程中,得到不少收穫。有些是無形的收穫,而它通常是悄悄的影響著我。

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:「我並不會跟某攝影行家買了同款的器材,就可以拍出與他相同水準的照片」。器材只是硬體,而如何選擇按下快門的時刻,總是要回歸到自己的身上。那個sense是無法隨著硬體備配的加持下,而增進多少。若不幸陷入於器材規格與世代演進的追逐,那就變成了一場金錢遊戲。殘酷的是,這遊戲是一場不公平的競賽。有錢人心中度量事物的那把尺,是一般受薪老百姓所無法承受的。他們常把十萬元當作一千元來使用,隨便挑只50萬的手錶,就如隔壁大嬸到市場買拖把一般的輕鬆。所以我若仍在意身上是否缺個BALLY皮夾,那就是跟自己過意不去了。因為我根本無法承受哪把沉重的度量尺。

記得退伍前,某次休假我跟阿咪去吃義大利麵,用餐間聊到一些精品的東西;那時我解開皮帶,向他展示我花不少代價買來的Dunhill皮帶。他看了看後對我說一句話,而影響我對於這類高價精品的看法 -「你並無法從一個配件提升多少品味」。那刻起我恍然大悟,長久的觀念徹底被改變。一個精品配件,諸如皮夾、皮帶、側背包…,並無法提升自己的質感或彰顯品味,因為它只是個「小」配件,是配角。

那是不是再搭套精品服飾,就可以讓別人感受到我的的品味?

這就談到另一個重點了。

「精品只是個配角!」名牌服飾與精品配件都只是secondary。必須有primary的存在,secondary的價值才能被彰顯。而那個primary就是自己的內涵。而更明白的說,我不會因為穿著Dunhill的騎士皮衣,身上就會不自主散發著似裘德洛(Jude Law)般的英倫氣息。而現在的科技逸品與3C市場也有類似狀況,其規格與世代之戰,更是牽動著每一個大男生的心、荷包與太座的怒吼。

所以從那個時候,我對於國際精品與最新的3C產品就免疫了。 當然偶爾也會翻翻STUFF雜誌,路過Karl Lagerfeld的櫥窗也會停駐下來,看個幾眼。

但,這樣就夠了。

精品只是那些有錢人用來彰顯地位的工具

本身的氣質是無法藉由那些東西去加分的

人家所看的也只是那些精品的價值,而不是個人的價值

轉過身後,人們只記得LV…剩下的是什麼???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pine33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